- 来源:
- 发布时间:
10月20日,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主办,重庆市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负责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重点科研专项《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体系应用研究》课题验收评审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敏华、协会专家学术委执行副主任仲建华,重庆市铁路集团董事长官波,陕西城际铁路有限公司董事长白俊峰,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杜运国,以及广州地铁集团、成都轨道集团、通号院集团等10余家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出席会议。指导专家组由原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杨广武,河北雄安新区主任特别顾问赵鹏林等专家组成。
《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体系应用研究》是协会2019年重点科研专项研究项目,重庆市铁路集团牵头联合广州地铁集团、成都轨道集团、陕西城际、温州铁投等12家业主单位、设计单位、高等院校共同开展课题研究。
项目以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为引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聚焦我国城市群发展新阶段的热点问题和实践案例,涵盖5个子课题,从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需求分析、综合服务理论研究、协同关键技术、应用实践方案、技术导则编制等方面展开,重点研究解决多主体协同机理机制、多制式信息共享、多业务协同联动决策等问题,着力开展应用示范,编制技术导则,推动区域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及相关产业发展。
重庆市铁路集团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研究工作,课题于2019年1月正式启动,历时近两年,在“需求提炼”“体系创新”“技术创新”“实践创新”“规范创新”等方面形成多项创新点。一是凝练区域跨制式出行需求特征,创新提出区域协同运输需求分析方法。重点研究提升乘客服务体验、企业运营效率,以运输组织需求为核心、安全保障需求为关键、信息服务需求为外延,实现区域协同总体效能优化。二是创新提出“多网-四域-多功能”理论体系,构建区域协同运输与综合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枢纽协同、线网协同、运输组织协同、调度指挥协同、运营管理以及政府协调机制等相关理论体系,致力于提供理论支撑。三是创新提出区域轨道交通的协同原则、协同等级、协同机理、关键技术及协同模式。明确了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体系实现的4个等级:分立运营、信息共享、决策支持、智能联动。智能联动为最高等级,不同制式在运输组织、客流信息共享基础上,通过深度智能决策,可实现多制式智能联动控制,为乘客提供一体化运输服务,运输效能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轨道交通路网总体运输能力提升15%,乘客跨制式旅行时间下降10%,为运营单位、社会增加效益。
结合课题研究工作,重庆、广州、温州、成都和西安等重点区域,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协同运输与服务方面的应用实践。重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交通强国试点战略,统筹谋划推动“四网融合”发展,提出构建主城区一张“快慢结合、提速提质”的轨道交通网络,构建高效衔接、资源共享的都市快线网络体系,与城轨可实现多点换乘,并预留与铁路贯通运营的条件;广州侧重于粤港澳大湾区铁路规划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的多制式成熟网络协同运输与服务,建设跨制式协同运输、同制式跨线和广州综合交通枢纽应用实践;已开通的温州市域S1线是采用城市轨道交通模式运营,连接主城区和周边组团的市域铁路,与规划中服务主城区的地铁M1、M2线形成“市域铁路S线+大运量系统M线”的双层次线网;成都依托在建的地铁17、19号线及开通的18号线等城轨快线系统进行同制式贯通和跨线运营应用实践,充分满足多种运输需求;已开通运营的陕西城际机场线与在建的西安地铁14号线,基于资源共享,建设了统一的协同调度指挥中心,按照统一标准、贯通运营的原则,实现了同制式跨线互联互通应用实践。
宋敏华指出,交通一体化是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基础和先导。随着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轨道交通运输服务的不断完善,大幅缩短了区域内的时空距离,有力促进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了城市群的培育、发展与壮大,发展区域轨道交通很有必要,区域协同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建设时机已经成熟。
官波表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和城市群的兴起并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开展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体系应用研究,不仅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乘客、运营单位、政府各方的需求导向。课题聚焦实际应用,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成果能为我国区域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指导意见。重庆市铁路集团将以本次研究为契机,加强创新管理,携手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专家组认为,课题研究符合国家发展需求,架构合理清晰,内容全面丰富,研究方案深入,课题任务目标按计划达成,总体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建议结合后续示范项目开展系列标准研编,形成技术白皮书。